好刀要用在刀刃上

——一场灾难,大家都有满腔热诚去救灾救难,大家都去捐钱捐物捐血。所幸是这次救灾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的指引,也学习到不少的知识,正如昨天看深圳电视告知大家献血的一些问题之后,今天看回中大的一份公告,也学习到不少知识。当我们满腔热情的时候也要注意好刀用在刀刃上。

热心的同学们:
这两天中山大学红十会接到很多希望组织献血的请求。首先很感谢大家对灾区人民的关心,我会也很希望能援助灾区,缓解用血紧张局面。但是,在和广州市血液办沟通之后,我们决定暂不组织集体献血,也不鼓励同学们在近期献全血。原因如下:

1、 5月份是广州市献血高峰期,历来有很多单位组织献血。因而此时血库的全血储备还是比较充裕的。(但成分血储备比较紧张)

2、 运血去灾区需要北京下通知,然后经过广东省卫生厅和四川卫生厅协调后才能运,否则属于违法。因此,若没有通知,我们捐了也运不过去,而且会造成浪费。

3、 广州市已调了一万袋血液前往灾区。由于距离四川较远,尤其是在现状下,运输等较为不便,因此广州的血源并不是灾区最好的选择。灾区最希望的血液是就近地区的能及时运送过来的新鲜血液。

4、 现在灾区最需要的是成分血而非全血。但是成分血的保存期限只有3至5天,过期则不可再用。在现有的运输条件下,要及时地送达灾区并用于临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若过期了,则是很大的浪费。

5、 大家蜂拥去献血的话,会导致血站工作人手不够,甚至可能影响现有广州病患需血的抽取。

建议:
1、 您可以发动您在四川周边城市的同学或亲朋参加无偿献血,这样能更及时地运送到灾区。

2、 若真希望献血,最好是参加成分献血。这样子,即使没能把血液送到灾区,对广州病患也是极大的福音。

3、 近期的捐献以现金捐献为主。由于运输及成本原因,不鼓励物资捐献。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中山大学红十字会
2008.05.14

附:捐献成分血相关资讯
什么是成分献血:
所谓献成分血,即一改以往献全血的惯例,而是需要哪一种血液成分就采集哪一种,有针对性地采集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现在广州血站采用的是机采成分血方式。研究发现,许多需要输血的患者并不是全血缺乏,而是血液中某一种或几种成分缺乏或含量降低,对这些病人来说,只需要输入血液中某一种或几种相应成分,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并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还可以减少血液浪费。

成分献血的好处:
成分献血的献血方式对人体影响更小,献血者的身体也恢复更快。对于接受输血的病人来说,成分输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也更安全,大大减少了输血的副作用。机采成分血使临床医生拥有了更多和更有效的医疗手段。

献成分血注意事项:
1.体检及机采时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

2.机采前一晚不能吃太油腻的食物;应有较充足的睡眠。献血前不要进食任何油腻的食物,如肉类、牛奶等;可进食白粥、馒头、豆浆等一些无油类的食物,但不要空腹献成分血。勿饮酒,一周内没有服有阿司匹林。

3. 献完全血后一般半年后即可献成分血.献成分血一个月之后可以献第二次成分血。

[转载]韩寒:赶集

——之前对韩寒的文章没有多大的兴趣,基本上是没有拜读过,只是知道这个家伙还是挺出名挺具娱乐性的,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关于他的八卦文章,而且最近出现不少关于他的新闻,所以就留意了他的博客,今天还看到最新的一篇,也是关于最近的一些现象的,挺有意思,其中一些论调跟本人的想法相近,所以就摘转过来了。PS: 原来的标题是《一场关于XXXX的赶集》,看到原作者的标题换了,所以我也换了

——以下内容转自《韩寒 新浪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92vq.html。

赶集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理由非常的充足,首先家乐福的大老板如何了,而法国政府如何了,其次不管如何如何,我们的目的是让国际社会感受到我们的态度,让某些国家知道我们的力量,让某些人道歉。

我想说,道个歉是容易的。但是要改变对我们的态度和想法,似乎很难,而且经历此事,可能更难。

为什么一定是家乐福呢?这没有一个一定,因为也可能是别的东西,到时候我们也会问,为什么一定是XXX呢。但官方喜欢抓典型,潜移默化之间,老百姓也已经能抓典型。

我觉得,抵制家乐福其实挺没有出息的。对于真正爱国的检验应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你需要承受经济和生命的损失的时候,你愿意为了你心里的信仰而付出,这是真的。去家乐福闹闹,挺没有腔调的。其他国家侮辱你,你在自己国家为难一个超市,对着这个超市,有人抵制,有人拉横幅,有人要游行,有人看热闹,还有人用一百元去买小东西,要找光他们的零钱,有人自己降下家乐福的中国国旗,然后拍个照说是家乐福给中国降半旗。我认为这些行为都有点拿不出手,尤其是最后一条,那是猥琐加惟恐天下不乱了。爱国有的时候是自救,但有的时候是种腔调,我们做的没腔调。

当然,你可以指责我说,那你做点有腔调的事情啊,你去围法国大使馆啊,你去法国抗议啊,你去吧炸空客A380啊。关键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心里根本就没那么想过。我依然做着我的本职工作,写好东西,赛好车,一年比一年进步,现在我们拉力水平可以在亚洲比了,让赛车水平很高的日本人和相对比较高马来西亚人都刮目相看,而且不输他们甚至可以战胜他们,再给一段时间估计我国车手和赛事的水平能赶上欧洲的二流,希望能出现顶尖的代表去何欧洲的顶级车手抗衡……最后的目标就是法国的世界拉力锦标赛之王勒布,不管有没有这个可能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的。而一些人在做的却是去搞一个超市,要是你不去搞的,就是汉奸和卖国贼。

外国人说我们两句,骂我们两句,我们全国上下急成这样,而且边愤怒边得意,得意的是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祖国终于强大了,所以一些国家开始害怕我们,企图分裂我国”。可是我怎么就没看见一个让世界都害怕的国家和民族的国民应有的气势呢。你搞家乐福,你很多中国人搞了半天,搞得家乐福里的中国员工也左右为难,然后围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几个坏事的中国人再砸那么几下,然后出动一帮中国防暴警察,看到的全是中国媒体的报导,敢情过程里没出现一个法国人啊。

我们觉得,支持我们的,夸奖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朋友,反对我们的,贬低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敌人。这个是非观未免太简单了和太看重自己的面子了。

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怎么那么脆弱和表面呢。人家说你是暴民,你就把人家骂一通恨不能打一通,然后说,我们不是暴民。这就好比小明说你是笨蛋,你就对着小明女朋友的弟弟的狗举个大牌子,上面写,我不是笨蛋。这个讯息的确会反馈给小明,但小明依然觉得你是个笨蛋,你像你觉得自己很委屈,而小明其实更加笨一样。

到了今天,有一个让人难过的倾向,就是我们几乎没有正方反方,你就是要表态,你抵制不抵制,你如果抵制,好样的,你是中国人,你站对了队伍,你如果不抵制,你就是汉奸,你如果不表态,你也是一个孙子。不知道这时候法国政府开放对抵制家乐福的中国人的入籍申请,会有多少人想去法国做卧底?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就是:家乐福就像一个充气娃娃,让一帮人抱着发泄,一方面可能的确平时活得太压抑,要找个没什么代价的出口。一方面边发泄还要边问这充气娃娃和充气娃娃的制造商,我强不强啊,我强不强啊,看见旁边那些对于搞充气娃娃没兴趣的人还指责他们性无能。

五月一号会发生什么事情,反正你我都不知道。但我真的怀疑大家的内心是否真的那么愤怒,还是大家很久没有行游和会集了?参加行游很好玩吧,赶去会集很热闹吧?爱国主义庇护下的行游和会集又很安全吧?如果你真的不能忍受,觉得现在的情况等同于八国联军侵略,是国难当头,是形势危急,是四面楚歌,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必须对着超市抗议,那么我也尊重你,我最终也能理解你的情怀。就怕你是个赶集的。

伍晃荣病逝

——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伍晃荣是谁。不过看惯TVB的体育新闻报道的,都记得他的“生鬼”新闻报道。可以讲他有点废话的生动报道影响了一代人,影响了很多体育评论员,乃至现在广州新闻的体育报道风格都很“伍晃荣”了。

——今天看新闻知道已经退休的伍晃荣病逝(也很难得无线会为一位退休的新闻主播报道这篇消息),上Wiki上面一看,想不到update得这么快。摘抄如下:

伍晃榮(1940年6月24日-2008年4月17日),綽號「阿盲」,資深體育新聞主播,香港無綫電視前體育新聞主播。伍晃榮以幽默的手法報導體育賽事,深得不少觀眾愛戴,亦影響了整個香港電視新聞界報導體育新聞的方式。

伍晃榮在退休前的職位為無綫新聞體育新聞採訪主任,主管無綫新聞的體育新聞,負責採訪、編輯體育新聞及調派其他屬下的體育記者採訪體育新聞。2005年6月30日報道完最後一節新聞(六點半新聞報道)後正式退休。

2008年4月17日,伍晃榮因白血病感染肺炎引致器官衰竭在瑪嘉烈醫院逝世,终年67歲。

經典金句

他開創幽默抵死的報道方式,令沉悶而僵持不知賽果的球賽生色不少。在自創了眾多經典名句之餘,也作出獨特的講述。

* 最深入民心的經典金句是「波係圓嘅」

經典金句:

1. 「波係圓嘅」(足球是圓的)
「波係圓嘅」衍生出來的意思是「足球比賽未到最後一刻,都會有很玄妙的事發生」,這詞這其實是1954年西德國家足球隊教練Sepp Herberger所創。
2. 「門柱係龍門最好嘅朋友」(門柱是守門員最好的朋友)
3. 「我一日返十個鐘,但係會將最精彩嘅三分鐘畀你睇!」(我一天工作十小時,但是會把最精彩的三分鐘給你看!)
任職一間投資銀行的兒子伍家銳說:「老竇,你一日只係做三分鐘!」(父親,你一天只工作三分鐘!)
伍晃榮便糾正說:「我一日返十個鐘,但係會將最精彩嘅三分鐘畀你睇!」(我一天工作十小時,但是會把最精彩的三分鐘給你看!)
4. 「通常烏龍波都係靚波。」(通常烏龍球都是好球)
5. 「葡萄牙個×××想笠過龍門李雲在,點知連條橫楣都笠過埋……」(葡萄牙的XXX想繞過守門員李雲在,誰知道連那根龍門橫槓也繞過去了。)
(源於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中葡萄牙對韓國的比賽中對葡萄牙一記射球的旁述)
6. 「千祈唔好以為呢場波好緊張,係我講得緊張咋!」(千萬別以為這場球好緊張,是我說得緊張而已!)
(源於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中克羅地亞對墨西哥比賽的描述,全場比賽平靜無奇)
7. 「碧咸式罰球,笑大人個口。」(碧咸式的罰球,笑死人!)
(源於某場比賽中米赫洛域的罰球的旁述)
8. 「唔好再玩啦!會死人架!」(別再鬧啦!會死人的!)
(源於某場由大連實德對阿聯酋阿爾·艾因的球賽中,科薩激動地用雙手抱住主裁判頭部,以示抗議,伍晃榮的旁述)
9. 「起身啦!唔錯都錯咗咯!」(起來吧!你怎樣都是做錯了!)
(源於某場車路士對列斯聯的比賽中,馬迪奧射入烏龍球後,跪地不起)

* 在某場球賽中,阿積士某後衛被對方於前方推到,飛燕諾前鋒隨即射門入網,阿積士後衛同裁判理論,伍晃榮在報道作即時配音:

後衛:佢推我啊,推我先入波嘎!(他推我啊,推我才進球的!)
裁判:教精你啦,禁區裡面推人係合法嘅。 (我告訴你吧,在禁區裡面推人是合法的。)
後衛:佢雙手推我嘎。(他用雙手推我的。)(後衛邊講邊做手勢)
裁判:推人就梗係用雙手嘎啦!(推人當然用雙手的啦!)
後衛:……

* 在某場熱刺對富咸的比賽中,泰萊把戴維斯撲到,裁判判以十二碼,泰萊抗議,伍晃榮在新聞中作配音:

泰萊:自己插水啊!……自己插水啊! (他自己假摔啊!…他自己假摔啊!)
裁判:睬你都多餘嘅!(睬你都沒用!)

【转载】得啖笑

——看了让我想起之前那个“请勿把本品放入口中”的电灯泡警告标签:

產品上的說明標籤很有智慧

1. Sears吹風機:
睡眠時請勿使用。 (…你用到我都唔反對o既!…)

2. Dial香皂:
使用說明:如一般香皂使用。 (…咁到底係點用法呢?…)

3. Swanson冷凍食品:
食用方法:建議先解凍。 (…建議o者!…)

4. 某飯店提供的浴帽外盒寫著:
適用於一顆頭。

5. Tesco’s Tiramisu點心:
(印在盒子底部) 請勿倒置 。

6. Marks&Spencer麵包布丁:
本產品加熱後會變熱。 (…原來係咁 !…)

7. Boots兒童咳嗽藥:
2-4歲兒童專用:服用後請勿開車或操作機械。 (…好,我會睇住佢!…)

8. Nytol安眠藥:
服用後的徵狀:可能會引起嗜睡。 (…如果唔嗜睡既話食黎做乜?…)

9. 某中國製聖誕節燈泡:
限室內或室外使用。 (…呢個世界有男人同女人…)

10. Sainsbury’s罐裝花生:
警告–內含花生。 (…好驚呀,我掩護你走先!…)

11. 美國航空的堅果點心包裝上:
使用方法:打開包裝,吃堅果。 (…咁有步驟,唔講我都唔識用…)

【转载】誰料你為了他可這樣不雅

——近日某事件在网上简直如火如荼,今天似乎有点风平浪静,反而一些网上的评论却相当出彩。
仅摘录,请勿跟帖询问有关事件的图片,自个上网找吧,我不传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性醜聞永遠最受歡迎,當一切以經濟效益掛帥,將它放上A1頭條是相當合理的做法,管你甚麼雪災,學生還可以名正言順把它作為閱報報告的題材。有人真的會不眠不休地等待報章出爐,先睹為快後,才帶著愉快的心情入夢。

網民則瘋狂尋相,使討論區大塞車,比bus uncle事件更誇張,簡直像收集完整套照片後,能召喚出神龍似的。

沒辦法,這是人性,就像黃子華所說,看人X街實在很過癮。

報章怕吃官司,起初自然強調照片「懷疑」是被移花接木。多虧熱心網友製作的詳盡分析圖,我們知道,假如照片是edit出來的話,始作俑者一定是edit神,才會有這個繽紛效果。

這時候陰謀論滿天飛,據稱有人向各大傳媒兜售從不明途徑獲得的照片,結果生意有沒有做得成?要知道,就算將照片得到手,這單新聞做獨家也沒有好處,反而好好控制照片的流出,更能製造哄動,讓事件逐步升溫。當然,發放的時間與照片質素,必須對其他傳媒不利。

命運很奇妙,女事主一號曾拍《公主復仇記》,劇情正好講述她的春宮照被放上網,想不到現實中會重演一次。她的另一部電影更應景,叫《犀照》。

女事主二號萬萬料不到,當天狼舌虎嚥的吃相,會影響她日後嫁入豪門的機會。至於女事主三號,沒甚麼好說,除了要贈一句「修一修」。

眾人都在渴求第四號、第五號,甚至更多受害人的出現。

藝人也是人,男歡女愛本屬正常,只有心智未成熟的fans會以為偶像的內褲內空無一物。為添情趣而自拍無可厚非,因為世上有偷窺狂,也有被窺狂;最怕是有人抱著獵人的心態,將獵物的頭一個一個掛在屋中牆上,閒時邊拿杯紅酒,邊慢慢欣賞,還可邀請三五良朋聚首一堂,分享戰績。一個賤,另一個犯賤,悲劇就會發生。

這夜,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小明,收到了同班同學傳來的電郵,感到無比震驚。這不是經常唱兒歌的姐姐嗎?為甚麼她的表情會這麼陶醉?左上角的哥哥嘴角歪起是否與此有關?然後,小明將視線移向照片的正中間,仔細研究對他來說仍然陌生的事物,心臟狂跳。懵懵懂懂地,他從那擘開雙腿間的最黑暗處,看到最動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