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饭店——我勒个去

好像好久都没有写在外面吃东西的blog了,今天就补一篇吧。

今晚小周末,从深圳赶回了广州开车带老婆和她的三个同事去传说中的山塘饭店吃饭。番禺不乏好吃的饭店,而且有不少饭店都是在“山咔啦”的地方,非自己开车去找不可,山塘饭店就是其中之一。在google地图上面找这店也不容易,还是搜索一些论坛找到一个比较靠谱的路线:新光快速——金山大道出口右转——金山大道西行——祈福新村十字路口直行往顺德方向——直走经过大夫山北门——再走200米左右经过“丹芭碧”到丁字路口——左转往顺德方向——靠左側内线再走约100米左右——注意:此时往右看有个“屏山牌坊”,按 红绿灯指示,往左掉头后,往右側外线靠——即可看到很小的牌子:“山塘饭店”,右拐进去即到。

六点准时下班,然后用尽办法冲出堵塞的天河,跑上猎德大桥就沿着新光快速和上面的路线去山塘饭店,到了那边天色已开始黑了。老婆这个大乡里还说不会多人,我只好告诉她传说中这里是中午11点后下午5点后就会爆棚的了。爬上斜坡就是停车场,里面已经停了好多私家车了!在大水塘边停好车就进去饭店。其实这里不过是一个建在水塘旁边的搭起来一堆的木棚,不过里面相当兴旺。幸好到了这边都已经7点多,不少桌子已经是酒醉饭足走人了。找到一个在围栏边上的桌子坐下,虽说是乡村饭店,不过这边还是挺干净的,从桌布的整洁程度就可以知道。头顶有吊扇,加上已经开始入夜和在山脚塘边偶尔有些凉风,还好不算热。

叫服务员过来点菜,先点老火汤,被告知:不好意思,只剩下花旗参炖鸡了,其他卖完。那就点这个吧。然后再跟老婆争论是沙姜鸡好吃还是铜盘蒸鸡好的时候,又被告知:不好意思,沙姜鸡已经卖完了。之后点了个葱头鸡了。嗯,点这里首屈一指的特色菜“家乡煎蛋”(用煎太阳蛋的方法煎荷包蛋,但是蛋黄是糖心状,不会焦,据说很有意思的),再次被告知:不好意思,煎蛋也卖完了。我嘞个去!晕菜,看来来得太晚。于是老婆打趣说,明天我们再早点来,我接口说,嗯,下午四点半过来坐!服务员狡黠道:明天周末,估计四点半过来也卖光了。我嘞个去啊!生意好成这样!再点其他的!要个豉油皇鹅肠啦——卖完了;要个沙姜肾片啦——卖完了;我嘞个去!我嘞个去!最后除了上面点的汤和葱头鸡,再点了烧鹅例牌,釀尖椒,过桥豆腐,椒丝腐乳通菜,招牌叉烧大包半打,叫多一瓶可乐(只有百事或者7喜,估计是跟Persi有协议的了),好下面上菜!

首先上汤,花旗参炖鸡,一盅大概够我们5个人每人2碗,挺清,不过感觉也足料。

汤碗清清的,都有花旗参味道

葱头鸡,不过不失,没有太多特色,不过鸡肉真的还是很滑的。

釀尖椒,炒出来卖相一般,不过刚出来的时候镬气十足,釀的肉也很胶不会像我老妈做的那样,一炒出来肉和椒就分离开了

烧鹅例牌,这个相当的赞!真正的烧鹅味道,新鲜做出来,皮是脆的,肉是嫩的!市内的烧腊档完全没得比!

椒丝腐乳通菜,这个失准啦,看来大厨师做特色菜厉害,做普通菜可能找下手来做,一般般了

过桥豆腐,估计就是按照碟子中间是一排的豆腐,好比一条桥一样所以叫过桥吧。两边的两只蛋,可惜不是传说中的家乡煎蛋,做得好像咸蛋超人一样。旁边伴碟还有牛肉饼,做得很滑,另外主要的豆腐看上去没有什么样子,但是吃起来也是相当滑的,这里居然也能做这种品质的豆腐

现在各处的饭馆都流行大包,特别是叉烧大包,这里的也不错,入口松软,只是我个人觉得里面的叉烧料不够多

传说中的家乡煎蛋吃不到,唯有拍个广告以示安慰吧,残念

清台埋单,五菜一汤一饭半打大包一支可乐,盛惠170元

总体来说,山塘饭店在网上闻名还是有道理的。虽然是建在山脚塘边的农家乐式饭店,不过出品没有什么粗糙,而且卫生整洁,这个从桌布和卫生间可以看出(虽然方法比较怪,但是这个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下次要早到或者趁人不多的日子才能跟传说中的家乡煎蛋会会面了。

所谓食在广州,但是可惜的是,其实现在广州城内真正要吃出广州的味道,已经很难,反而我们需要跑到周边的番禺、顺德、东莞这些地方去寻觅地道粤菜的滋味,幸好还有车,凑上几个人就可以冲出广州这座越来越不知所谓的迷城,在外面找回以前的广州。

忙中找乐北京城

这趟上北京,因为周末也呆在那边,所以就把多年来的南航积分兑了给老婆,让这个没有滑过雪的乡下女人完一次梦吧。

承蒙北京的朋友关照,这个周末过得相当充实。滑了差不多一天的雪,当然我本来就没啥运动细胞,只能在初级道上面摸爬滚打,摔到屁股都湿了一大片(那是因为做到地上以后的雪融了!幸亏雪服都是租回来的)。不过京城的滑雪场出来鸟巢那边搭的那个之外,都是比较偏僻的,没有一只好的GPS或者带GPS的手机,即使京城人也会迷路啊。

第二天,是带老婆去逛逛北京城,在鼓楼附近晃悠,吃吃南锣鼓巷附近的田记奶酪,不过那个奶酪味道算是香浓,但是酸也不算酸,甜又不够甜,吃不惯宫廷甜品,还是广东的双皮奶好吃一点。走在古巷里面,两边的商铺让人想起当年在丽江一样的小店,可惜广州没有这种专门的古巷了,该拆的不该拆的都给拆了。

之后就是去什刹海那边,在前海湖面都结冰了,还分成不少的场子,有的是坐着滑冰车的,有的是溜冰的。当然溜冰的任务是交给老婆,我是坐在冰车上面,就差一张大毛毯裹着了。而这种冰车椅子就成了她们休息的乐土。前海出来去后海,跑完了两个海之后,就到附近的九门小吃尝尝北京的地道小吃。虽说地不地道我不知道,但起码是可以用来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尝鲜的地方。什么蟹钳、卤煮火烧、豌豆黄,诸如此类摆了一桌,光是吃所谓的小吃,4个人都花了150多,起码是吃撑了。

顶着肚子带老婆去了一趟鸟巢和水立方,乡下女人嘛,这个还是要去看看滴。鸟巢那个贵,进去运动场看还要50大元每人,而我想进去看的水立方居然关门施工了,纯粹让老婆在那边立此存照吧。

晚上吃网上好评的大董烤鸭店,人确实是挺多的,但是服务跟不上它的价位(虽说在北京也没有指望过那边的服务会比我们这边好)。而烤鸭嘛,老实说,我这种土人是吃不出这里的贵价跟我在家常菜馆吃的分别的,可能得要吃多了才能区分,好比区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口味一样。

工作完成,飞回广州,感谢北京的朋友们让我两口子麻烦了他们一个愉快的周末。

泉州一瞥

如前文所说,今天下午见support的事情弄完,又没有飞机回广州了,索性就在泉州逛一下(当然了,我还是on call中,有什么事情马上去客户那边support的,:p)。

酒店房间里面有本《泉州魅力》的书,是一住福建的老外写的。不过看了里面的介绍没有什么特别有兴趣的。唯有上网看看附近有什么名胜。

先从酒店打车去开元寺。开元寺门口比起其他地方的寺庙门口,显得也太低调了一点了,以至于我要跟门口的大叔确认是不是这里。门票10元,而且是一张带条码的卡片,所谓的纪念卡。进到寺里面,虽然就是跟外面一墙相隔,也感觉到里面的幽静。参观佛门圣地,自然是要毕恭毕敬,顺便祝祷一下希望家人身体健康。然后就是参观一下里面的建筑,开元寺除了里面的古树之外,还有两座塔,据说这两座塔的抗震能力非常厉害,还特意由泉州的抗震办公室立了碑来说明。

继续阅读泉州一瞥

食在东莞

虽说素有“食在广州”的说法,其实广州只不过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地方,有些时候要找好吃的,要找抵食的,还是要到广州周边的地方。

周末家中无人照顾,加上天朗气清,自然就是出门访友的好时机。为了拿东莞金融巨子帮我们兑换去日本的盘川,给deandean拷贝我ipod里面的老歌,顺便还要给乐言小朋友拍写真,所以就驱车往东莞方向。

每次到东莞都得到地主热情的款待,所以说聪明的宝宝一定有很善良大方的父母作为榜样的。今次承蒙款待,去了莞城某酒店吃自助餐,主要的吸引力是那里有一只只的龙虾可以吃!

到了那边,开始的龙虾都给拿光了,剩下就是只有长脚蟹的蟹脚,拿了一直剥来吃,有点咸。这里还有不少自助餐的常菜。三文鱼腩很肥美,不过鉴于吃多了会腻,所以叫了两碟就不敢继续吃。看到侍应拿出龙虾的盘子,赶紧冲去抢。不过为了保持风度,第一次只是拿了两只而已。因为虾壳已经帮你开好刀,所以很容易就剥开,拔出肉来,大口大口的吃。龙虾肉其实跟蟹肉差不多,只是比较弹牙爽口。以前喝意大利龙虾汤,感觉里面下一小块很不过瘾,很小气,不过一次过吃这么大一块肉好像又没有什么感觉。鉴于这里的亮点是源源不绝的吃龙虾,所以每次看到厨房推出龙虾都跑去抢,这次学精一下抢四只四个人分,结果弄得桌面上两大盘龙虾。此外这里也有烧生蚝吃,可惜我对这种东西无论生熟都是吃一次拉一次的,虽然对男人好,但是我虚不受补啊~~另外一个我有爱的地方,就是雪柜里面有取之不断的哈根达斯,这个比四海一家小气地每人发一张雪糕券大方得多了。夏威夷果雪糕是我俩的至爱,还可以自己伴点瓜子或者杏仁片,这个吃起来就是爽啊!吃到八点多,酒醉饭足,看到放龙虾的地方居然没有再去拿了,还陈着好几只在上面,正所谓: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争完就无人再争了,哈哈。

所以说,虽然食在广州,但是要找好吃的,要找抵食的,还是要到广州周边的地方,当然有热情好客的地主也是非常必要的条件。

上点图,看看今天其中一轮的龙虾。唉,吃过龙虾,吃过长脚蟹,吃到已经有点饱胀和恐惧,下两周去日本该吃什么海鲜好啊?

[转载]干炒牛河的来历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广州的食肆大概分三种经营方式,一种是酒楼,一种是茶楼,再来一种是俗称“二厘馆”的粉面档,“河粉”就是夹杂着“面条”而成为“二厘馆”的大众食品。

“河粉”,广州的一味物美价廉的食品,由于它是用米浆制成,长期以来,不是用“汤粉”的形式出现,就是用加芡“湿炒”的方法处理,至于用“干炒”的方法,那是后来的事,而且还有段辛酸的往事。

那是一九三八年的事,本有堪称“食在广州”之誉的广州,却被日寇侵华打破而变得百业凋零,有一个叫许彬的商人只好结束了酒楼的生意,在杨巷路经营“粥粉面 ”档。因为以前炒粉都是用“湿炒”打芡的方法处理,有一天,生粉刚好用完,许彬要去日伪区购买,谁知日伪设卡不许通行,买不成。此时,有一名汉奸却在店内 要吃炒粉,许彬的父亲许伯畴说没有生粉炒不成,但那汉奸却意为许伯畴耍他,竞拨出手枪威胁,执意要吃,许彬正好回来,见此,没有办法,只好进厨房烧红铁 镬,加芽菜将河粉炒好,再扒上拉嫩油至熟的牛肉应付了那汉奸。谁知那汉奸却大快朵颐,以后每晚都来光顾。

那时,要挣几个钱买生粉也不容易,许彬见这种炒法被人受落,也是求之不得,于是再在工艺上下功夫,一味“干炒牛河”应运而生,还佐上桂林辣椒酱,至令许彬的“粥粉面”档一时门庭若市。

抗日战争结束后,洞天酒家率先将这种方法引入筵席单尾,这种廉价的街头小吃便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以上转自http://cantonese.blogbus.com/logs/1440775.html

===========

Sunny批注:想不到干炒牛河居然是抗战时期才出来的,想不到发源地就是在杨巷这个地方,因为我外婆外公就是住和平东那边。虽然很多人说牛河湿炒没那么热气,不过我还是觉得牛河还是干炒的好,够香!每次大围聚餐等不及大排档上菜的速度,都是先叫两例干炒牛河顶着肚子;当年晚自修下课,有时也会打包一盒满满的干炒牛河回宿舍。广州的沙河粉这么好吃,为什么当年FS来自河南的小宋同学就只喜欢吃面,而反感我们的粉呢?

说着真是有点肚饿啊……(可怜我前天拉了一个晚上的肚子),整张靓图顶一下瘾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