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话搞笑歇后语

——广州方言,自然有自己独特可爱之处。so,I like Cantonese!

截取一部分内容,下面还有不少的:

铁木真打仔—–大汗耷细汗

阿茂整饼—-无果样整果样

水瓜打狗—-唔见紧桷

年三十晚谢灶──好做唔做

灶头抹布──咸湿

灶君上天──有果句讲果句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陈年中草药──发烂渣

活在广州老城(二)——广州,越老越可爱

——在家里昏睡了两天,今天终算步出家门了。老婆要上班,结果就是一个人的闲逛。
从中大北门广场走到珠江泳场,然后坐上一条老线路——8路车回海珠路的家。一路是
滨江路两旁的大榕树,覆盖着马路和两旁的人行道,试问广州现在还有多少这样的马路
呢?

顺记冰室

——今晚决定下班去顺记冰室石牌东新开的分店(也是叫椰林冰室)打包雪糕给老婆吃!

——上图

——家庭装雪糕,每盒28元,含5个雪球(单价是每个6元的,赚了,还有一个盒子呢)
IMGP0856.JPG

——五个小可爱在里面了,三个椰子(香啊!),两个芒果(正啊!)。经过一番运输(分店没有总店周到,没有在袋子放冰块镇着),幸好还没有怎么大融化,只是面上多了些冰粒了。
IMGP0858.JPG

——最后顺道上老婆自制的巧克力摩丝……
IMGP0861.JPG

PS:今天晚上9点多去到的时候,那里门可罗雀,不知道这个传统广州美食能撑到什么时候,趁还有就要多吃

附:顺记的简介(没听说过顺记真是不算广州人了)

——顺记冰室的椰子雪糕,已有60多年历史,它是顺记老板吕顺首创的。相传,吕顺一家原以收买旧物为主。20年代初期,当雪糕从国外传入广州后,一下子便成为时髦的冷饮品。那时候,虽然经营雪糕的点档不多,但吕顺却摸索着做起雪糕生意来。他制作的椰子雪糕,全凭手工操作,雪糕打好后便挑上街叫卖,很受街坊的欢迎。后来,他选择了宝华路79—81号,开办了顺记冰室,自此,名声大振,身价很高,在香港、澳门及东南亚都享有声誉。

——50年代初期,顺记冰室公私合营后,扩张铺面,增加设备和扩大经营,使之成为一间颇具规模的冷饮店。其时,所生产的椰子雪糕,选用国产椰子和泰国椰子,所以特别细腻幼滑,芳香诱人。

——1956年2月,顺记冰室参加了饮食全行业公私合营,扩充了店面。文革期间曾一度更名为“反修冰室”。1978年增开早茶市,并改为“椰林冰室”,直到1986年秋天才又恢复顺记冰室的旧号。

今天终于见识到广州公车盗窃团伙

——今天星期六如常要加班,早上10点坐266回公司。一路上我一直都是迷迷糊糊的睡觉。座位就
是在公车近后门的那排长凳,我坐窗边。车到了干休所站的时候,我看快到公司了,就清醒过来,
此时居然看到坐我旁边一外省人状物品,正伸手掏坐我前排那家伙的裤袋!毛贼!我用右膝撞了那
毛贼的手,同时用正义的目光狠狠的盯住那个家伙。不过,我发现附近同时有六七双眼睛恶狠狠的
盯住了我。双拳难敌四手,何况现在,我知道必须先离开险境,于是马上站了起来,结果那六七个
家伙也同时站了起来,大有包围上来之势。我马上拍拍前座受害人的肩,说“喂,到站下车啦”,然
后闪身出重围,直奔到司机那边去,然后喊“下车”,这个时候车刚刚开出干休所站,车上连同我就
顶多10个乘客。坐车头的大叔还抱怨叫我从后门下车,大佬,我回去后门下车不就送死了?除非
你跟他们是一伙啦。我坚持叫司机让我从前门下。结果一下车,我火速奔跑,幸亏那六七个家伙估计
还想犯案所以没有追过来,于是我便拦上一辆的士打车回公司了。因为逃最要紧,所以没有记下
266的车牌,不过即使报警了,也没有什么用,无凭无据的也抓不了人。

——年近岁末,治安真是越来越差。大家坐车真是要注意,现在盗匪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
伙。同时作案也不是晚上收车的时候,而是光天化日都会的了。坐车不要选择偏僻的位置来坐,
例如后排什么的,一定要方便闪人,也慎防给围攻。同时遇到这些事情要审时度势,遇到像我这
种只身犯险的情况下,不要鲁莽,36计走为上。毕竟人身安全最重要,现在的毛贼已经不是讲什
么道义的了。还有,现在的贼打扮也不是完全民工相了,好歹都是有点西装(当然不是上好货色)。
还有平日打扮不要太显得富贵,我今天就是穿风衣提一书包,像个学生一样,包的严严实实的才没
有给人先下手。

——最后一句,现在治安问题严重,大家小心点!

一幅对联忆故人

——今天从大脑数据库的深处忽然闪过一幅对联(再次证明人脑记忆容量远大于我们所
知道的,只是搁在一旁没有整理罢了,也不可能整理,要出来的时候自然会出来的):

岭顶鹰鸣 酩酊兵丁停艇听
山间雁返 懒慢番蛮挽弹弹
(注后两字读音分别为:dan,tan)

——一对我觉得很精彩的叠韵对联。意思不用翻译了吧? 在山岭顶一只鹰在鸣叫,一个
喝得醉熏熏的兵丁停下他的艇在一旁倾听;山间大雁飞回来,一个懒懒散散的土员外拉
起弹弓射向大雁。(长期没有读书,翻译是这个样子的了)

——来处,是童年的回忆,当年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知识的
来源除了书本,就是来自收音机、录音机。而当年最大的娱乐莫过去听收音机里面的粤
语故事(广州俗称“古仔”)和粤语相声。当年佼佼者莫过于张悦楷和林兆明两位,张
悦楷说的《三国演义》,林兆明的《西游记》,百听不厌,到现在电台还会经常翻炒出
来播放,至今无人能敌。而他们两位搭档讲的相声讽刺幽默,寓教于乐,在欢笑之余还
能够学到不少知识。这也是伴随我童年成长的乐趣之一。可惜,张悦楷先生已经在几年
前过世了。但是,一个能够在广州城内下到十来二十,上到七来八十依然记得住的艺术
工作者,一段段播放过无数次的粤语故事,广州又有几人能做到?

——向这些曾经为我们带来知识和欢笑的粤语艺术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