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名声

——这两天要跟马来西亚那边的同事联系(还好对方讲的是台式国语),通过一轮电话讲过工作上
面的事情,以及订好下周过来广州讲课的事情之后,最后对方居然问了一句“听过广州这边的治安不
是太……,现在没有什么问题吧?”,哐嘡倒地……看来没到亚运会,广州已经声名在外了!

活在广州老城(三)——准备消失的成珠楼和小凤饼

——前一阵子的新闻了, 广州300年历史老字号“成珠楼”被拆,当然这座曾经历火烧的老字号酒楼
原址是要拆了,但是小凤饼或者我们说的鸡仔饼已经到处流传,剩下的就是一点对以前的怀缅吧。

成珠茶楼

说起广州市的老字号茶楼,开业最早、时间最长的要数成珠楼。这家历史悠久的茶楼位于广州市河南(现海珠区)漱珠桥畔。成珠楼在解放前参加了茶楼 业的同业公会,曾有一块刻着“成珠楼”的樟木牌匾,存放于该会在桨栏路的会址处。牌匾落款署清朝乾隆年代,从匾上所列年份可以推算,1945年是成珠楼开 业200 周年。那么,至1985年毁于火灾时,成珠楼的历史足有240年了。
成珠楼本始于成珠馆,是一间不起眼的简易平房(成为两层木楼茶楼乃是咸丰年间的事)。创业伊始,成珠馆属当时广州五大家族(潘、卢、伍、叶、周)之一 的伍紫垣所有,为伍氏邸宅内待客的地方。伍氏衰落,馆子转让吴氏,易名为“成珠饼家”,后又兼营茶楼、外卖,之后又数易其主。光绪年间,馆归梁福和堂所 有,尚属族产,主持人是梁殿华。成珠楼的发展,便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成珠楼地理条件优越。清代的广州河南区有三大集市,即福仁市、漱珠市和歧兴市。成珠楼所在地漱珠市处于各市的中心,并且近傍豪门望族的邸宅,著名古刹 海幢寺又近在咫尺,故而食客不绝,而成珠楼的龙凤礼饼和其他各种饼食色香味俱佳,并有各款粉面饭品供应,生意自然十分兴旺。当时所制饼食,除柜面零售及在 茶座上供应外,还承接成批订购,送货上门。连市外、省外、国外的过路客,也以一试成珠楼精制饼食为快。梁殿华经营有方,使营业不断发展,获利甚丰,为成珠 楼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及至于承父业,梁氏第二代续振先辈雄风,把成珠楼经营得更加有声有色。他们聘请名师,严格保证饼饵质量,并注意改革包装,不惜耗 资在国内外进行广告宣传,务使男女老幼皆知。梁氏昆仲又花白银2万,把成珠楼里里外外修饰一新。为提防假冒,成珠楼小凤饼在民国3年获准进行商标注册,保 障了经营专利。此后,成珠楼雇用职工由原来20人左右增至四五十人(临工不计)。
成珠楼以小凤饼成名。关于小凤饼,何时始创,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说法和记载。按小凤饼成名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因此有说其源于伍紫垣的婢女小 凤。小凤是顺德人而姓氏不详。据说某日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客人,碰巧点心师不在,而客人欲尝广东点心。伍无计可施,暗暗叫苦。小凤情急智生,把平时私下储 藏以备充饥的干饼拿出来招待客人,不料客人吃后大加赞赏,以后还来信称道,念念不忘。其实只不过是小凤把宴客剩下的菜肴收起来,加些梅菜压成饼块,再请点 心师傅代为烘干而已。想不到这种饼居然甘香酥脆、油润干洁,十分可口。意外的发现启发了伍紫垣,于是命师傅如法炮制,并把这种饼取名“小凤饼”。另有一种 说法,认为小凤饼是梁氏祖传,因外形酷似小鸡,故尔取名“小凤”。后来,成珠楼确定以小鸡作为小凤饼的商标,正合把鸡雅称为“凤”的民间习俗。不管小凤饼 的起源如何,总归是成珠楼的一大发明,由于标新立异,风味独特,质量上乘,难怪问世以来声誉鹊起,而成珠楼更因此名闻遐迩。20年代初,小凤饼曾获“展品 赛会最优等奖章”。1931年参加“广州市国货展览会”,获一等奖章。据说当年广播电台曾经编了一段顺口溜宣传:“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 珠鸡仔饼,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长期以来,省内外的过客都喜欢手提小凤饼回家,作为到过广州的标记和珍贵的“手信”。国外华侨乃至外国朋友都把小凤 饼视为代表中国饼食的珍品,推祟备至。于是,小凤饼的销售点逐渐遍及省港澳。
1946年成珠楼举行开业200周年庆典,一时哄动河南区。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书赠成珠楼诗云:“小凤饼,成珠楼,二百年来誉广州。酥脆甘香何所从,品茶细嚼似珍馐。成珠高阁会天孙,绿皑新醅酒令传。醉傲天台左右顾,漱珠桥畔海幢园。”
回顾成珠楼的经营发展史,并非完全是畅顺无阻的。还在1928年时,成珠楼已经由两层木建筑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房,面积达600平方米左 右,业务日趋兴旺。正当继续“大展鸿图”的时候,广州市地政局以开马路需要为由进行勒索,开口便要白银2.5万元,否则便要将成珠楼拦腰切断。茶楼方面对 此不予理睬,最终却斗不过官府的势力,只好任由“腰斩”。于是在开拓马路时,偏要从成珠楼中间部位穿过,这真是个无情打击。面对飞来横祸,成珠楼老板重整 旗鼓,把“腰斩”所余的北部改作工场,而南部则扩宽加高,扩建了西邻位置,重建三层楼房,并扩充四楼。当时共有职工46人,其中固定专门制作小凤饼者10 人,烘炉6只。由于大量推销小凤饼,于是很快恢复了元气,稳步发展。到1935年间,营业额和盈利均比“腰斩”前高出一倍左右。广州沦陷时期,饮食行业随 着各行各业关门歇业而陷于停顿状态,成珠楼自然不能幸免,出现了一个营业低潮,终至暂告歇业。1940年,经营者在恶劣的环境下又重新开业,到抗战胜利之 时,已经有了新的发展。1947年,成珠楼重新崛起,还开设了3间分店:一为西关成珠茶楼,一为成珠饼家,一为澳门的支店。此时期内,主持成珠楼业务的, 已经是梁氏第三代,可说进入了私营时期的高峰年代。
解放后,由于成珠楼的业务不断发展,上级投资把右侧平房改建成四层楼,改善了职工的生产条件,同时扩大营业场地,扩至1400平方米。企业内部进行了 一系列改造、装饰,面貌焕然一新,座位从解放前的400个增至700个,职工人数达150多人。成珠楼的“成名法宝”——小凤饼的制作配方在1959年已 经向社会公开,为商业部饮食服务局编入《中国名菜谱》第4辑,得以流传后世。
1985年10月9日夜,一场意外的大火吞没了成珠楼,240年的历史到此暂告中断,但是,它的名字却没有消失。为了保持这家老字号,政府决定在原址 投资重建,并于1990年1月正式开张,易名成珠酒家,在最兴旺的时候曾开设了南华东路和荔福路分店。至1996年,成珠楼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背负多 重债务,无力偿还,终于在2000年9月关门结业,债权人向法院起诉成珠楼,成珠楼的物业被法院拍卖。
PS:2006年,成珠楼即将被拆建……

还是广州吗?

——北京的二线老板这两天光临广州,除了工作上面的交流,跟我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不用说了
当然就是广州目前的情况了。上周出差回广州就看到公司门口多了牌牌讲述security的问题,还特
地加入对平日公文包的建议,不用说当然是要双肩背的双肩包啦。每次遇到外地过来的客户或者是
同事都是千叮万嘱的告诫和提醒。

——在很多外地朋友眼中广州人都已经是属于相当敏感的类别。到外地培训,一见我们的双肩公文
包第一句就是问“广州人?”。在他们眼中我们变得特别的敏感和小心翼翼。没办法,长期在广州生
存都已经练就一身本领。不是吗?在龙珠里面经常用到凭“气”去感知敌人的本领我已经不知不觉中
练成了。今天晚上回家从鹭江地铁站出来走在熟悉的新港西路上就感觉身后有一股邪气,回头一看
果然是一新疆仔,将背包从后背改回前面已经发现最后的一个放雨伞的口袋拉链已经给拉开了,当
然雨伞没有偷的必要也没有偷的理由了。老婆还大为感慨我的警惕性高,本想训示一番的,不过看
着沿路一双双陌生的眼睛,一个个擦肩而过的身影,还是保留我的查克拉继续防御着各种邪气吧。
穿出下渡小门恰好碰上城管扫荡,窄窄的小巷里面挤满一部部走鬼的木头车,进退维谷,刚才从中
大走出来的舒适悠闲荡然无存,大煞心情。

——前几天讲起上海是government自己补贴的士的燃油附加费的,想起我们自己掏腰包补助辛
勤的taxi叔叔那微不足道的一块钱。还有一直以来都有的西湖路教育路贺年花市将会因为各样的原
因在来年的春节就不再了,又少了一个跟外地朋友夸耀的正宗广州花市,不胜唏嘘。

——变幻原是永恒,可惜现在广州的变,已经是那样的让人无奈。

还是活在广州看球好啊~~

——友人飘在上海,同样跟我酷爱足球,自然看足球比赛也是生活一部分。不过飘在异
乡难免流露出看球时的不习惯,毕竟理论上活跃在广东广州的足球转播的评论员基本上
都是从ESPN挖过来的,讲现场的功力自然相对符合我们的胃口。

——今晚英超的伦敦大战,车仔大战仙姑,原来这场球是给东方卫视买断该时段的版权
的,可惜东方卫视的节目安排者脑子似乎是进水了,明明直播的赛事为了他们原来的节
目居然调整到延时一个小时。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自然在该台的论坛上面骂声一片。
正当我们这些球迷踌躇着到底是从网上看比分直播,还是索性睡大觉杯葛这个垃圾电视
台的时候,传来好消息,本地两个有线体育台都直接买到该场比赛的单场直播权,终于
可以同步看到比赛了!虽然不是两队的球迷,但是作为竞争球队的球迷,看这两队的高
水平过招也确实赏心乐事。

——忍不住发了条短信给上海的友人,还是活在广州看球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