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类”与“这一个”
年轻的时候,迷信“Mr.Right”,认为命中注定会遇到一个人,对看一眼就着落了一辈子,天雷地火之后就安安心心地“live happily ever”。当然,睡觉总是会醒的,青春期总是会过去的。
后来,沉稳了不少、实在了不少,相信这世上有着某一类适合自己的人,只是时间机遇的问题只能遇到其中一些、和其中的一个共渡一生。可惜,每一次偏偏总是被“另一类”不适合自己的人吸引。
再后来,结婚了。时间越长越觉得,始终,还是“这一个”。和这个人的相遇相知相爱,是那样的顺其自然,那样真实那样舒适。他的付出是那样的毫无疑问,我的改变也是那样的理所当然。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概正处于“新”的三年里吧,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他的好,曾经的磨合和不快却越来越模糊。
正如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规律性螺旋上升的。
dean said,
12月 9, 2007 @ 下午7:30
http://education.163.com/edu2004/editor_2004/school/050221/050221_179378.html
亲爱的,这个少年游是你的作品吗?
ariel said,
12月 10, 2007 @ 下午1:14
晕!不是!
什么跟什么啊……
我google了一下,一千三百多郝晓云,只有中国逻辑学会会员名单(505人)等三五条是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