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8, 2011 at 上午12:06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认真看完了你的信,有很深的感慨。你的母亲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责任这么多这么大,她又这么尽心尽力,并且在不尽如意时仍能如此善解人意。
你也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甚至,你把“希望让妈妈满意”放在了自己愿望的前几位。
我想,你和母亲一定能越来越顺利越来越幸福的,因为你们都把对方的感受放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
因为你的懂事和你的家庭情况,使不过才20岁的你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是的,你的责任很多。但,负担太重,反而会使人步履蹒跚,欲速则不达。
你妈妈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你能过得幸福。所以,一方面你应该多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另一方面也应该保持快乐的心境,不必有负疚感,也不必背负太大的压力。认真努力,然后顺其自然。好吗?
另外,我还想说一个问题,关于你高中的恋爱。
首先,我必须说明我的观点,我非常不认同“早恋”这个词。爱情,不论什么时候来,只要是真诚的,都值得珍视。只不过,当我们成熟了、具备足够的条件以后,更有能力把爱情“进行到底”。
所以,我不认为影响你学业以至于高考不理想的原因是恋爱。我认为,直接原因是,你没有处理好恋爱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你说你会分心,不像别人那样两者可以兼顾。分心是一定的,我们每个人的感情一定都会影响心情,而且恋爱一定会占用不少时间。但是,为什么不能两者兼顾?至少,为什么不能很努力地去尝试两者兼顾?
你还小,以后你会明白,过分忘我的那种,不是爱情,只是激情。真正的爱情是可以一起成长的。因为太爱惜对方,所以不会愿意看到她(他)为感情牺牲太多;因为太珍惜对方,所以没办法眼睁睁看着她(他)做出影响自己前途的事情。
真正的爱情,是不会令人丧失自我的。
所以,如果遇到了喜欢的人,没有必要压抑自己。你应当学会如何尽情恋爱、同时尽量不让感情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另一方面,请你记得,女孩子更应自强自立。只有爱护自己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遇上最爱护你的人。
Permalink
6月 12, 2008 at 下午9:12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作者 : xing q 张贴 : 六月 08, 2008 at 11:42 AM
老師,我有個問題想問你。有一天去自修,聽到身後的一對情侶的對話,重點是男的說:“我相信你不會這樣做,但我還是會害怕你會這樣做!”,然後女的就回答:“既然你相信我,為什麽還會害怕呢?害怕就還是對我沒有信心啊!”,之後的我就沒有注意了。隨後我就想啊,好像對啊,既然相信為什麽還會怕呢?害怕不就是不相信嗎?但當我想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又覺得男的好像說得對喔~這樣矛盾嗎?
作者 : Ariel 郝 张贴 : 六月 12, 2008 at 09:06 PM
首先,你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普通逻辑的范畴。因为那个男生的两句话涉及的关键词分别是“相信”与“害怕”,其命题类型不是我们学过的任意一种,而且两句话分别属于不同的命题类型,因而不存在是否矛盾的问题。(我在课堂上也举例说明过的,“她喜欢贝多芬”、“你怕打雷”、“我相信明天会下雨”这类命题,不能简单用真假二值来分析。)从这个角度分析,此问题更应放在似水流年或心理互助。呵呵:)
现在,让我以自己的角度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吧。我认为,该男生的说法并不矛盾,而且,是非常正常的(更进一步来说,是非常聪明的)。我相信人总是会死的,但我依然害怕自己所爱的人有一天离我而去;我相信天灾人祸在所难免,但我依然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边发生在我的祖国;我相信你不会做损害我们之间感情的事情,但我依然害怕你有朝一日会这样做。这当然并不矛盾。
为什么说这种说法是非常聪明的呢?这就要进入到心理学的层面来看了。举例来说吧,假如你是一个男生,你的gf周末约了几个老同学见面,其中有她的前bf(附加一语境吧,该前任bf又聪明又帅,当年和你mm分开是因为考上了不同城市的大学这类无奈的原因)。ok,此时你mm告知了你此事,并问你——你觉得她要不要去?如果不去,很可惜,因为老朋友很久没碰面了;如果去,又怕你会吃醋。那你怎么回答呢?
如果是恋爱高手,此时务必回答:“你应该去。尽管我也确实会有点儿吃醋。但我相信你,尽管我不一定相信他。”(当然,如何措辞如何组织语言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不用照搬照套)
再解释一下吧:) 如果一个女孩去见前男友,并且愿意事先通知现任男友,那么她一定已经不再对前任有什么幻想和企图了;否则她就不会告知现在这位,偷偷见面就是了,何必多此一举呢。既然这样,那么何必阻止他们见面?另一方面,此时男生如果表现得太豁达太大方,也是不对的。因为mm说起这件事,就是要看看你是否足够在乎她。如果一点不吃醋,那么你有多着紧她?
所以,对这类问题,既不能强烈反对又不能完全不介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该男生的说法是多么地巧妙啊!——我相信你,但还是害怕你会……
最后,附上泰戈尔的一首诗:
我想对你说出我要说的最深的话语。 我不敢,我怕你哂笑。
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
我把我的痛苦说得轻松,因为我怕你会这样做。
我想对你说出我要说的最真的话语。 我不敢,我怕你不信。
因此我弄假成真,说出和我的真心相反的话。
我把我的痛苦说得可笑,因为我怕你会这样做。
我渴望静默地坐在你身旁。 我不敢,怕我的心会跳到我的唇上。
因此我轻松地说东道西,把我的心藏在言语后面。
我粗暴地对待我的痛苦,因为我怕你会这样做。
我渴望从你的身边逃开。 我不敢,怕你看出我的懦怯。
因此我随随便便地昂着头走到你的面前。
从你眼里频频掷来的刺激,使我的痛苦永远新鲜。
——泰戈尔<<园丁集>>
Permalink
1月 12, 2007 at 下午8:13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作者 : 得 得不到 张贴 : 十二月 23, 2006 at 11:05 AM
如果喜欢一个人却得不到,我该放弃吗?
如果不想放弃,该继续喜欢吗?
作者 : Ariel 郝 张贴 : 十二月 23, 2006 at 06:00 PM
嗯,这个嘛,不知道你的性别和具体情况,无法对症下药,只好抽象地说说了。
如果你是男生,那么恭喜了。别以为我在说风凉话,是真的,男孩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尝试被拒绝被伤害的滋味,才能快高长大,成为男人。有了经历,有了历炼,人自然会变得更成熟、更懂得异性心理、更懂得珍惜感情。你喜欢上一个人,不管她喜欢你与否,你已经有所获得了。
如果你是女孩,那么很抱歉,我要在这里泼冷水——根据主持多年“傻大姐信箱”(唉,我总被N多美眉抓到阳台说心事)的经验,女孩主动追求的成功率超级低,而且,即使成功了,在日后的相处中也常常抱怨不被对方珍惜重视。所以,即使是你先动心,也不要张扬,先了解先偷偷接近,千万不要让对方太早看穿。一定要制造是他先打你主意的假象,哈哈,当然啦,具体做法从略。
话又说回来,不管你是男是女,至于要不要放弃的问题嘛,嗯,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在心里没有放下的时候,强迫自己忘记或放弃。因为如果真的始终得不到,总有一天你会自然而然的放弃,或许是因为肆虐而过的时间、或许是因为新出现的一个人。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奇怪——“当年我是怎么会喜欢上的呢?究竟喜欢对方什么呢?”
所以,在现在,尽情地享受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吧。即使没有回报,也是苦楚中夹杂着甜蜜的。这段日子,是用来成长的——可以感受、可以幻想、可以沉溺,只是,如果对方真的不喜欢,就不要打扰了。一个人的恋爱和一个人的旅行一样,或许很寂寞、但却是很美好的。
Permalink
12月 17, 2006 at 下午1:41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作者 : bin g 张贴 : 十二月 15, 2006 at 08:44 PM
曾在小学的时候,由于自己和一个女生玩得比较好,整天都闹在一块,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和她打闹,无论上课,下课还是放学,甚至和她成了所谓的“男女朋友”关系,后来被家庭老师问了一个我到现在还没能回答上的问题,那就是,你知道什么叫作“爱”吗?其实,在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出社会,和无数个女孩有过微妙的关系,甚至结婚….但是,你真的知道,什么叫作“爱”吗?我想就连很多老师,很多教授也不知道吧……
作者 : Ariel 郝 张贴 : 十二月 17, 2006 at 01:34 PM
一碗粥(张艾嘉)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跟一个小女孩说
如果我只有一碗粥
一半我会给我的妈妈
另一半我就会给你
从此,小女孩就爱上了小男孩
可是……大人们都说:
小孩子嘛,哪里懂得什么是爱
后来……小女孩长大了,嫁给了别人
可是每次她想起了那碗粥,她还是觉得
那才是她一生中最真的爱
在我看来,“爱”只能信仰,不能分析。
Permalink
11月 24, 2006 at 下午3:54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迷失
作者 : 迷 失 张贴 : 十一月 16, 2006 at 04:05 PM
老师,当一个人的灵魂离开了身躯,你会怎么办?
作者 : Ariel 郝 张贴 : 十一月 20, 2006 at 07:17 PM
对不起,很久没上来,回复晚了
迷失:请问你是因何有此一问的呢?如果心里有什么难以解决的疑问或难题,分享很可能是有用的。
不过既然你问得含糊,我也只能答得含糊了
有几种方法可以试试:
1、小美人鱼为了要灵魂,喝了巫婆的一碗药。配方不详
2、跟灵魂商量一下,看它有什么不满,为什么罢工
3、还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人,不可能是没有灵魂的人。再找找,可能它跟你捉迷藏来着
作者 : xiao w 张贴 : 十一月 21, 2006 at 05:28 PM
谢谢老师!老师的含糊令我有几分清醒.我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也许是因为我这三年来都很失落,做什么事都没什么信心,也没什么动力去做任何事,就像一只掉了指南针的船只,不知那里是岸,也没想着去靠岸.而对大学生活的感觉是:度日如年 !其实自己看的出问题在那却不想去解决.
作者 : Ariel 郝 张贴 : 十一月 22, 2006 at 02:17 PM
如果说我完全能体会你的这种感受,xw,你会不会认为我在夸大其辞呢?
其实,我这代人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正好是计划生育开始后的第一批孩子,传统的教育方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父母又几乎都是四五十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的人是最“左”的,思想观念跟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加上我们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正好赶上网络改变世界的时代,资讯极快速极大量铺天盖地的袭来,对世界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所以,我也迷失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究竟是什么,不知道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努力的结果希望是什么,不知道未来的选择可以是什么。所以,天天都懒怠得很,就是看各种各样的杂书,或是玩电脑游戏。那时觉得什么大道理都是懂得的,所以要是别人跟我讲这些,肯定听不进去。我那时常常说,人与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逼着自己去完成别人的理想、去做大多数人做的事。
当然啦,后来,我的故事的结局是,我不再迷失了。呵呵,也没有很厉害的原因,只是因为年纪大了,开始现实、开始脚踏实地、开始不喜欢愤青、开始明白了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到现在,我还是觉得不必要以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只需要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但同时,我也知道了,即使是对生活最简单的要求,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甚至是持续不断的艰苦的努力。
所以啊,xw,你这段时间的迷失从某个角度来说或许不是坏事,只要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考虑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并且明白自己为了这种生活到底要付出一些什么代价。这样就很好了。
然后呢,当然还是要“起而行”的,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目标,就不得不开始努力,开始说服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开始强迫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
你现在不必着急,时间是很厉害的,会逼着你成长,会令你走出迷雾,会改变你的很多想法。你现在可以做的,就是试着找一些最最简单的目标去完成,比如说看一本很厚的小说、比如说把一个很难的游戏打爆机,当然,更好的目标可能是,看一本可能很枯燥的法学书、解决一个比较难的作业中或是考试中的问题,从中找到一些成就感,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学习的乐趣呢。
试一试,好吗?
Permalink
11月 12, 2006 at 上午10:44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我不敢说学得越多以后就一定赚大钱或者有什么什么成就,但,学习能让人拥有不一样的视角和见地,让人心灵平静,让人快乐
我觉得,人生在不断追求、得到所追求的目标、重新订下目标、再次追求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荒诞的。因为我们的一生绝对不是仅仅由这些目标组成的。只要享受了整个追逐的过程,只要在跋涉的路途上还有看风景的心情和机会,那么,漫长的旅程就没有白费,不论最后的目标达成了没有。
你说得对,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我们都是这样的,在付出和收获之间找寻一种平衡。我从不苛求自己,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局限,以及自己对快乐的定义。除了学习工作,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也有很多并不重要但是会给生活增加很多乐趣的事情。
其实,理科生一般都比较简单,在我的眼中,世界并没有混乱复杂无序到不能接受的地步。我觉得自己能这么恣意的生活,能有一个幸福的家,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上苍对我已经很眷顾了。而且,我一直不怎么喜欢愤世嫉俗的人,尤其是一些总觉得怀才不遇、总觉得社会负了他、国家负了他、人民负了他的人。我常常想,对这些人而言,难道不会想一下他其实已经得到了多少他曾或不曾要求的东西吗?难道我们还不完美的国家不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努力吗?难道谴责和埋怨对现实有帮助吗?
呵呵,你瞧,说到这些事情,我就比较激动了。好孩子,看着你的信,我能体会到,你是一个珍惜生活珍惜感情的人,真令人喜欢。尤其是,你是很有思想的人。这一点最可爱。
这就是我对你的诗的体会。呵呵,主要我是一个大俗人,自问是不懂得诗的,所以只从诗里看到了你。
Permalink
11月 12, 2006 at 上午10:42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其实,学校的这些给贫困生的帮助,是因为认为这些孩子值得,而不是因为觉得他们可怜。我从来就不觉得,家境不好有什么丢人的地方,我的丈夫就是农村的孩子,我极喜欢他身上的质朴,还有,他从不乱花钱。他读大学的时候,四年都是申请减免学费、助学金和贷款,同时做三份兼职。对他的这些经历,我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很骄傲,他能在这种环境里在北大读了七年,我觉得由衷的敬佩。我小时候,家里的情况也很不好(因为我爸是长子,后面有7个弟妹,爸一直帮着还爷爷的欠款,直到我17岁),我几乎没有自己买过衣服,都是穿表姐们淘汰下来的。读高中的时候,我住校,每周只有30块。所以,几乎没吃过几顿肉。有一次,我看上了一套书,叶灵凤的《读书随笔》,我整整3个月没吃早餐,才省下钱买了回来。当我捧着散发出印刷香味的三本书,心里有强烈的自豪感。我觉得,家境贫寒并不丢人,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比别人更健康地成长,是一种成就。
所以,在现在这个阶段,请坦然地接受善意的帮助吧。愿意帮助你的人,都是因为相信你,相信你的未来。
Permalink
11月 5, 2006 at 下午8:12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我觉得,只要他是一个愿意多考虑你而不是仅仅考虑自己的人,只要他是一个懂得你的好、珍惜你爱护你的人,只要他是一个除你之外对你身边的亲友和他自己身边的亲友也很好的人,那么,他就很可能是对的人,就值得你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对不对只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对”,只是在相对“对”的那些人中,你遇到了其中一个。然后,你们俩都愿意彼此珍惜彼此包容,就很好了。
所以,我认为,在哪个阶段遇到这个人,都是一样的。在大学阶段遇到了你认为对的人,其实是很幸运的。
不过我也能理解你所说的“大人们”为什么会有疑虑。因为,爱情永远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无法长期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现在的你来说,却可以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那是因为你们拥有一个很纯净很简单的环境,可以自由恣意,可以不受干扰,可以拒绝诱惑。但以后呢?就令人担心了。“大人们”只是担心他们所关心的你,会因为爱情而受到伤害(更多的情况,不是你的他伤害你,而是弄人的际遇或是时光的磨损)。
对这个问题,我有一个比较另类的看法:如果在大学里没有遇到心仪的对象,那就把时间花在自我增值上,以期将来遇到那个人时,你已经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爱的人了;如果在大学里遇到了心仪的对象,那就好好争取、好好相处,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去爱、怎样被爱;而如果,万一没有那么幸运,你们在很远的后来因各种问题不得不分离,也能从这段感情中获得成长,并且,对他心怀感激,感激他给了你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
Permalink
11月 5, 2006 at 下午8:09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给“游客”关于大学生活的回复【记补】——关于如何静下心来学习
突然想起来,我前面讲的都是些大道理,其实大家本来都懂得的,只是实际的学习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罢了。所以这里再补充一些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
我想很多同学都会遇到无法静下心学习的问题——对学习热情一段时间,还没来得及进入状态,就分心了,又懒散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内疚开始反思,然后就产生了好好学习的强烈冲动,可是还是很难持续地付出时间和努力,就这样周而复始。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学习毕竟是比较枯燥无味、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事情,要沉进去确实是不容易的。我也曾经历过这种情况,对我自己而言,改变这种状态的方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找到自己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因为现在你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是很多很杂的,不可能每一种都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就抓住其中自己感觉最有意思的一科(比如说民法或刑法)下手,先好好学这一门。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但至少,相对容易使人静下心来。如果盲目地每一科都翻翻书、看看案例,就更容易产生倦怠,觉得脑袋乱糟糟的,不想再学习了。所以,专注一样事情比较容易让人集中注意力。等渐渐的,已经习惯了每天规律的学习之后,再好好学习其他学科,把漏掉的补回来。
第二,也是最容易执行的一种方法,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要一开始就希望自己怎么认真怎么努力,应该知道慢慢适应规律的学习是会有一段过程的,是会有挣扎有反复的。尤其是,千万不要一旦当遇到自己“颓废”的情况时,就在心里给自己定性“你看你看,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差劲啊,一学习就这样?”这是最不好的了,这种长期的挫折感会严重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会让你们对自己不满意的程度增加。我觉得,一个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给自己一个比较小的目标(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只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一个小时),完全达成了目标之后,再给自己的目标加码(比如说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例如一个月 都能做到认真学习一小时了,再要求自己每天学习一个半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只看自己有没有完成订下的学习时间,不要考虑取得的效果。就这样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努力,一段时间之后一定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努力之后的效果、尽力之后取得的进步。我觉得,只要每天能保证两个小时认真学习的时间,就足够了,不必要无时无刻地学习。
Permalink
11月 2, 2006 at 上午9:42
· Filed under 论坛存档
亲爱的yiyi,谢谢你的信任,由衷地喜爱你的真实和坦诚
很高兴看到你面对高考挫折的良好心态。你说得对,当今的社会在“继续学习”这个问题上,是越来越公平了: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当然啦,每个人努力的程度可能不同,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要付出的可能就会多很多),就能一直读到你所期望的程度。而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我认为,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这一点,环境的影响是较小的,主要还是看自己。所以,我们主任说过,文科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其次,我想谈谈你的父母。看得出来,虽然他们没有携手到老,但他们对你的爱却是旗鼓相当的(呵呵,用这个词好像有点怪,我一时想不出更合适的)。我可能没有资格解释婚姻和人生,它们都太复杂了。在我看来,婚姻可能是原本完全独立的两个个体,在彼此融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中,不断付出、不断妥协、改变自己适应对方、放弃一些本来以为很有道理的原则。当然,最好有爱情作为原因和动力,这样才更能习惯这个难受的过程。但实际上,通常原本爱得惊天动地的人,在经历了现实的平淡俗气繁琐之后,在当初的热情和理想逐渐淡去之后,会更加不适应,会怀疑爱情是否还存留。所以,激起婚姻的应该是爱情,但通常维系婚姻的却是包容。
在爱情中的女孩总是难免患得患失,我甚至觉得,嫉妒、不安等许多负面的情绪都可能因爱而生。这很正常,即使没有你父母的离异,也很正常。我不知道这世上有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但至少,我知道,也见过的,这世上存在着天长地久的感情、天长地久的爱惜、天长地久的宽容。这样,够不够呢?当然,怀疑总还是会有的,因为你的那个他毕竟是另外一个人啊,你不可能知道他每分每秒在想些什么。但,只要他是一个愿意多考虑你而不是仅仅考虑自己的人,只要他是一个懂得你的好、珍惜你爱护你的人,只要他是一个除你之外对身边的亲友也很好的人,那么,他就值得你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你提到,身边一些同学可能觉得你清高。我相信你的感觉,相信让你有这种感觉的那些事情是一件件真实存在的。但,另一方面,我也相信,对方或者不一定有这种感觉,很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对你的某种程度的伤害。有些人大而化之的,自己说的做的都没放在心上、转眼就忘了;有些人比较敏锐细致,因而感受也比较深。嗯,明白我的意思了吧,我觉得你真的不必有这种感觉的。更何况,这种感觉会让你自己难受,别人却不一定理解。 退一步来说,即使有人刻意给我们“小鞋”穿,我们也应该刻意地忽略它。该怎么做的,还是怎么做。张无忌在挨灭绝打的时候说过:“他自狠来他自恶,我只一口真气足”。这就是应对的方法了,管他呢?何况,谁没或多或少地穿过小鞋啊?“闻道头须剃,人皆剃其头。有头终须剃,不剃不成头。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人生总是由一次次的盼望、失望、希望组成的,我们不一定能那么幸运地遇到最好的事、最好的人。但我们能够、也应该,努力地进步,使自己每一天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