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和蒙蒙
猪年,大家庭里添了三只小猪:
丁丁,赖以恒,咱们家这头,农历六月;
钟哲,乖乖表弟的,农历九月;
蒙蒙,魏桐晨,堂姐的,农历十二月。
不论是大名还是小名,都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
聪慧、俊美、财富、功名利禄都只要一丁丁点儿就好,只要信念持之以恒、快乐持之以恒、健康持之以恒;
大户人家的阿哲没有小名,以后要出人头地的嘛,毛泽东周杰伦还能有包尿片的年代?
堂姐就更是绝了,“朦朦胧胧”“懵懵懂懂”“和光同尘”,比我还敢说。
因此,想起来,为什么要生孩子?对他又有什么期望?
于我,并不是养儿防老、延续香火,也不是寻求社会的认同。并且,在要孩子之前,曾认真地自问:1.愿意为了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他们长大后可能不知图报吗?愿意至少在最初7至10年时间内凡事以孩子优先,耽误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吗? 2.孩子的需要和才能可能与我们的期待完全不同,能做到让孩子自由地成长为与我们期望不同的人吗? 3.准备好独自承担家庭和家长的工作吗?无论家庭关系和外部情况如何变化,都能承担做家长的长期责任吗?
只有当每个问题都能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时,我才认为,自己是完全准备好了。
我对他最大的期望,就是他能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一个自己愿意成为的人。
那么,说了半天,究竟为什么要生孩子?
我不得不诚实地回答:完全为了我自己,为了自己的快乐、为了自己的成长。
正因为孩子带来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快乐,抵过了所有的辛劳;所以我才会义无反顾,所以我才希望自己能始终记住——我才是那个应该感激的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不应该以施与者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