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23, 2006 at 下午8:38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一天到头翻译大量论文资料,已是老眼昏花
休息时居然又跑去翻译歌词了
这才觉得英译中那么有意思
不懂艺术,却是由衷的喜欢他,喜欢他用生命去歌颂的那种狂热
Vincent(Starry Starry Night)
Don Mclean 星月夜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星光灿烂的夜晚 满是星星的天空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在调色板上堆满忧郁的蓝和阴沉的灰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以一双能看穿我灵魂中黑暗面的眼睛
Shadows on the hills 描绘夏日里的叠黛山影、满林绿意和摇曳水仙
Sketch the trees and the daffodils 用雪地的颜色 捕捉微风和冬日的寒意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Now I understand 现在我明白了你想对我说什么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正因为心智健全 你忍受了怎样的困苦和折磨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只能用绘画释放你的热情关爱和你的悲哀苦痛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他们是不能明白的
They wouldn’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因为他们并不懂得怎样观察怎样聆听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或许现在他们能学会吧
Starry starry night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 深蓝旋转的夜空里,星月动荡不已
Swirling clouds in violet haze 明艳照人的向日葵迸发熊熊的火焰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紫罗兰色的迷雾中 云朵热烈地形成旋涡
Colors changing hue Vincent的眼中反射出中国蓝的光彩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颜色变幻着 清晨的田间满是琥珀色的稻谷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风化的脸上遍布苦难的皱纹
Are sm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在画家饱含热爱的笔下优雅呈现
Now I understand 现在我明白了你想对我说什么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正因为心智健全 你忍受了怎样的困苦和折磨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只能用绘画释放你的热情关爱和你的悲哀苦痛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他们是不能明白的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因为他们并不懂得怎样观察怎样聆听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或许现在他们能学会吧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因此他们无法爱你 但你的爱却是真实的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 sight on that 看着那光彩夺目的星光 却是希望渺茫
Starry starry night. 你怀抱生命中最纯真的挚诚与热爱结束了自己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但我不得不告诉你 Vincent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对这个现实的世界来说 你太美好了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美好得不能见容于这个世界
as beautiful as you.
Starry starry night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s 繁星点点的夜晚 璀璨闪烁的光华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空荡荡的门廊 不知名的墙上 挂着你的自画像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注视世界的眼睛洞穿人心、过目难忘
Like the stranger that you’ve met 就如你遇到的那个的陌生人 衣衫褴褛面带嘲讽
The ragged men in ragged clothes 长满银色荆棘的血红色玫瑰被碾碎
The silver thorn of bloody rose 倒在一地纯白的初雪上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Now I think I know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明白了你想对我说的话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正因为心智健全 你忍受了怎样的困苦和折磨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只能用绘画释放你的热情关爱和你的悲哀苦痛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他们是不能明白的 他们终究是听不懂的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 或许永远都将如此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Permalink
1月 13, 2006 at 下午1:11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这个放纵自我的年代,第三者这个词似乎已经没有太重的否定意义了。讨论它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就如现实中的它一样层出不穷,社会舆论甚至道德典范在这个问题上也只好步步退让。
在我的记忆库里,首先为第三者正名的是琼瑶。从紫贝壳、浪花到新月格格,她笔下的第三者越来越勇敢无畏、越来越迷人美好、越来越理直气壮。记得当年年纪小,是非观念却特别重,看到一半往往气得摔书。一直以为,自己这种没有什么优点的人之所以可以理所当然甚至还挺滋润的活在这世上,没别的,就靠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其中,当然首先包括了正直不阿的道德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爱情里没有忠诚和彼此信任,那么爱情还有什么美好值得义无反顾前仆后继?
渐渐长大之后,棱角慢慢被磨圆了,也开始明白了陈奶奶为什么要为坏女人说那么多好话。她自己就是一原装正版的第三者,大抵是被明的暗的口水淹得喘不过气来了,只好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正名。另一方面,也可能她自己并不情愿选择这样的角色,如果可以,她也希望简单的两情相悦。求之而不得,加上心里也有一个自我否定自我谴责的声音,如果不美化这种行为或者说作法,那负担未免太重,压得太累。在自我暗示自我催眠自我褒奖之后,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守着她好不容易抢来的爱情。
但现实中,像这种成功的第三者案例实在是太少了。绝大多数就如夺面双琪一般,一场粉身碎骨的战役下来,只造就了两个一败涂地的输家——两个遍体鳞伤的女人,和一个自信膨胀的赢家——一个自私寡情的男人。还记得《心动》里的梁,张艾嘉把她刻画得那样纯洁稚气清澄美好,我本来很喜欢她的啊。可自从看到她噙着一个无比骄傲的微笑从郑的寓所走出来时,我就无法再对她抱有好感了,尽管我并没有对邵感冒。即使不得不成为第三者,是不是也应该苦情一点呢?当时我想。怎么也应该是痛苦挣扎、悲伤无奈、身不由己的吧,怎能如此得志意满、兴高采烈、理直气壮呢?
后来,终于明白了,在自己也充当了这样卑下的角色之后。那时的我,不止是痛苦挣扎、悲伤无奈、身不由己,简直是惶惶然辗转难眠、戚戚然以泪洗面、用最不堪的词句在日记上责骂自己。结果呢?有哪个男人希望换来这样的怪物——天天苦着脸,害得他也不能将自己那薄幸负义的行为尽早抛诸脑后?还不赶快抽身而出的,就必然不是一个聪明的男人了。所以,有着太强道德感的人,是做不成第三者的,至少,是做不成一个可怜可爱的第三者的。正因此,第三者当然是得志意满、兴高采烈、理直气壮的。只有如此,才能在这条物竞天择的爱情链里手到擒来。
现在,在自己的爱情已经圆满之后,忍不住说说风凉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非因果,个人自承担。
Permalink
1月 12, 2006 at 下午3:59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不知始作蛹者是不是麦兜,近年的流行乐坛开始吹起复古风。
最近这种风气更是甚嚣尘上,先是有周杰伦的夜曲,收录在《十一月的肖邦》。顾名思义,结合的元素应是钢琴诗人肖邦的夜曲。听了半天,我可怜的听觉仍是无法分辨他运用的是F大调、C小调还是小夜曲。当然啦,古典音乐的味道还是有几分的,只是若美其名曰十一月的肖邦就未免有些挂羊头买狗肉了。何况,我对周式音乐的容忍范围向来有限,尤其在听了啥四面楚歌还是十面埋伏之后更是如此,叛逆和愤世疾俗还是适可而止的好,不然就也只能是一小混混。
之后是S.H.E.的不想长大,采用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主题当作副歌主旋律,大量的管弦乐编曲,据说是怀念当初最单纯的感动。本来呢,曲子还是不错的,从前奏开始直到副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确实将古典与流行结合得比较完整,只可惜当Selina那矫揉造作的声音一出现,我就哆嗦得把钢牙咬碎。何况,“最初最单纯的感动”不正是我的注册商标吗?看到被盗用得不汤不水,难免郁闷。最初的单纯应是温柔无求的,纵然受伤纵然被骗,仍是心中无恨、温善可人;即使有些伤悲有些怨怼,依然学会自己承担慢慢成长。在S.H.E.的演绎下,加上第40号交响曲的气势磅礴,怎么听着都像在质问逼供,哪有一点“当初最单纯的感动”?
所以,格外怀念吉娃斯·杜岚,这个据我所知只出了一张专辑的女孩,这个有着清澈的嗓音和清澈的眼眸的女孩。她的专辑《我的音乐 勇闯天涯》概念完整,几乎全是古典音乐的编曲,有着极大的企图心。她的高音实在是相当高,使人想起在高音下碎裂的高脚杯,真不知道那些漂亮的玻璃崩成一片一片的时候,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倾慕。或许倾慕本身就包含着恐惧的因素。或许没有所谓买点、不能走红,在这个极度现实的娱乐圈就意味着消失。遗憾却无奈的纪念吉娃斯·杜岚,这个只在02年出了一张专辑的女孩:
01.勇闯天涯 原曲 普契尼:Gianni Schicchi
02.爱上了瘾 原曲 西班牙民谣:爱的罗曼史
03.舔自己的伤 原曲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04.上不了天堂 原曲 巴赫:G弦咏叹调
05.让恶魔得逞 原曲 德沃夏克:Humoresque 幽默曲
06.花之语 原曲 德利布:Flower’s Duet
07.哎呀呀 原曲 莫扎特:Sere 小夜曲
08.普通男人 原曲 佚名:化妆舞曲
09.最后一声晚安 原曲 马斯奈:Thais’ Meditation 泰伊思冥想曲
10.上天保佑 传承自泰雅族音乐的传唱创作
11.上了瘾
Permalink
1月 10, 2006 at 下午1:30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过了这个春节,就得承认自己已是thirty something了
这种年纪的人,再来谈什么爱情,似乎有些可笑
只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个词拥有那么高的使用频率,如果避而不谈,就好像失去了十几年的光阴
十九岁的时候,第一次喜欢上一个人。从那时起,我就把自己形容为天真懵懂,初谙世事
其实,早在小学六年级,当歆儿手指着对面楼的某一处灯火,诉说着她的幻想和等待时,我就已体会了心悸;当我们在窗外有着白云蓝天的房间里唱着小桥弯弯时,我就已明白了这其中的无奈
现在想来,只可恨我的爱情启蒙是歆儿和琼瑶,一般的浪漫唯美、一般的不通世务、最要命的是一般的嗜苦——追求所谓轰轰烈烈,对心痛心碎感伤悲哀推崇倍至
所以,可想而知的,这条路便注定了苦多乐少、哀伤弥漫
曾经以为,如果大学里开设了恋爱学,一定是我拿得最轻松的学分
后来当然知道了,这不过是又一次幼稚的自我褒奖
后来发现,在每一次的恋爱故事里,只有短短的一段会在回忆里剩下美好——暧昧期
有一点惊喜 有一点试探 有一点不顾一切 有一点迟疑犹豫
有一点感怀 有一点慨叹 有一点伤心失落 有一点欣喜若狂
这许多林林总总的矛盾,都有一点
也只有这一点点,才值得怀念
再往后,就都是自我伤害、彼此伤害了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热恋,我大抵是无法回答的
才刚刚结束暧昧,就结束了
于是,冷静的适时的选择了婚姻,这才发现,我所孜孜追求的爱情原来只能在婚姻中存活
以前,每每从噩梦里惊醒,惶恐于爱情的易逝;现在,夜里醒来,看着他孩子气地嘟着嘴,一脸的安全与信任,我轻轻一动,他就在梦里找我的手。被那样温暖的手握着,什么不安全感都烟消云散
每当我神经兮兮或者暴躁易怒的时候,他总是无助的无奈的用他少得可怜的词汇表达他的爱情;看着他那样认真而又无辜的脸,我不得不偃旗息鼓、承认自己的小题大做
同学问我们怎么安排钱的问题,才发现,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即使我突然从这个世界消失,他也不会不照顾我的父母。可以这样用生命来彼此依赖彼此信赖的两个人,还有什么要分开考虑的?
现在,只有在念及他没有因由没有保留的付出时,才会心酸;只有在幸福多得要满溢出来时,才会感伤
或者,我说错了,我所孜孜追求的爱情原来只能在我们的婚姻中存活
Permalink
11月 14, 2005 at 下午12:13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我终于还是说了一句我爱你
那个微凉夜里天空正飘着小雨
心跳的声音像舞动奇迹
你看着我说千万不要爱上你
因为你只会让我伤心 别傻了快点喊停
你那么冷静忽远又忽近
我知道我对你来说也许太年轻
我想我猜我问我终于了解
原来为爱流的眼泪也是种甜蜜滋味
只想爱你当我和你走在一起就已经决定
不看不听不问也不会放弃
是你让我了解自己可以为爱那么坚定
只想爱你好想每天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你
我知道我偶尔有一点任性
不管你做任何决定究竟爱我还是逃避
sorry 我还是不会放弃爱你
听着这首歌,摇着头,只觉得好笑。
“不要爱上我,我只会让你伤心。”只有清醒的世故的男人才会这么说。这种人,通常是冷酷而不是冷静。
“为爱流的眼泪也是种甜蜜滋味。”是的,为爱受的伤也是种甜蜜滋味呢。但还是该看看那个人是否值得。
“你让我了解自己可以为爱那么坚定。”晕倒,还不明白啊,你爱上的只是那么坚定地爱着某人的自己。
所有懵懂的女孩都以为为爱奉献一切是那样的美好,“他是强盗也好,杀人犯也罢,我都跟定他了。”殊不知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本质是可以被爱情改变的,也没有人会因为对方的牺牲而爱上她,即使有,也是恩情和责任。
那个说着“我不想伤害你”的人,心里只怕正在冷笑,等着你乖乖的引颈,他并不是逃避,而只是欲擒故纵。
终有一天,女孩会长大;终有一天,琼瑶会变成张小娴。尽管依然相信爱情,尽管依然相信有的人会为爱情等待、改变甚至牺牲;但同时也明白了,在幻想之前应该先现实,在懂得爱人之前应该先懂得爱自己。
只有对的人,才值得爱情里一切最无保留的付出。
Permalink
10月 28, 2005 at 上午10:24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尊敬的编审大人台鉴:
奉违提训,屈指日余;不瞻光霁,半月于兹。
大示拜读,喜接诲教,幸甚幸甚。殷切期期,实不敢当。本当尽效绵力,以负大人之望。然恐唯小人无能无才,故不得为,希昭察之。大人德宏才羡,小人怀慕不已。然决非小人不愿,实力所不及尔。惭愧山积,心颜无措。有负雅意,惶恐歉甚。区区苦衷,尚祈鉴宥。
匆匆不一,草草不尽。肃颂:
虔请诲安,道履延鸿。
白痴作者惶恐谨上
Permalink
9月 12, 2005 at 上午8:54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剥去所有的表象和外壳,事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究竟存不存在真正的所谓本质?
对牛顿而言,苹果的本质是其质量;对遗传学家而言,苹果的本质是DNA的组合排列;对画家而言,苹果的本质是其颜色、形状和光泽;对我们普罗大众而言,苹果的本质就在于好吃与否。
那么,“本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一个女人的本质又是什么?是品格的良善与否?性格的柔顺与否?品味的高雅与否?知识的累积程度?还是外貌的美丑与魅力的多寡?
就我而言,轻易不敢用“本质”。人格固然可以称之为本质,那么学识为何不可?容貌又为何不可?反正,都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
人的本质就是“人”这个概念本身,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那么,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人而言呢?也是区别于其他人的就是所谓本质了吗?如此说来,我们的身份证就是我们的本质了。
我才不要呢。
Permalink
9月 11, 2005 at 上午8:47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又称为未启蒙的人、未开化的人、非理性的人。教育无疑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一环。
然而,受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被规定、被约束、被限制,非理性并不是无理性。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获得;但与此同时,也在不停的失去——失去了最初始无干扰无杂质的状态,失去了改变形状的能力,失去了接受新事物的坦然。文盲也好、疯子也好,谁又能肯定他们不是处于一个我们之上的状态呢?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总是出现在语言停顿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人类思维、认识过程中遇到障碍的时候,往往是发明、发现、科学、理论产生的时候。
哲学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多少大师都没能给出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今天,江教授说,哲学源于对概念形成过程本身的一种根据的追问。也就是说,哲学是一种从预设出发,由形式、条件到可能性的一种考问。哲学是对人类认识结果的反思,研究的是人类的理性活动本身。
柏拉图曾说过,不要轻易谈哲学。或许,对男人是这样,对女性而言呢?或许应该是——不要谈哲学。
哲学是个体力活,所以男性更胜一筹。这种观点可能只是男性在充满了优越感的同时又不愿意贬低女性的智力而琢磨出来的吧。其实,无论是智力还是耐力,女性都没有什么必然的弱势。只是,女性往往是经验的感性的,对这种先验的理性的东西容易失去兴趣。男人在追问“可能性”的时候,女人想到的却是“必要性”。“追问这有什么意义?一切本质的本原难道不是就回归信仰了吗?最终不还是不可解吗?”
于是,哲学这种贵族的精神游戏就这样远离了女性。
Permalink
8月 6, 2005 at 上午8:45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之一 无题
今天,天空有着少见的清澄蔚蓝。当天风的羽翼轻拂过山径微茫,开始向往曾经的执着与坚强。说也奇怪,时间与历练不是会让人变得成熟坚强柔韧的吗,为什么,反而会越来越敏锐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随性?
馨儿在信里给我看何其芳的《花环》,说起自己的那段“不成型”。读着她的叹息,一阵冷冽的穿堂风附着在我的后颈上。只有消亡,只有结束,那样一种极致的美丽才能于世长存。而我们,只能任由呼啸而过的时光夺去那仅有的一尘不染的清澄,从此,不再是无人顾念的朝霞、自清不染的小溪,不能再沉醉于绿藤檐雨、星光寂寥,不敢再莫名感伤、无端落泪。
晚上,被青儿拉去见她的“铃铛”。明天,是“竹篙”。她在两个男孩子之间游移,无奈地不知所措着。虽然,一直以来她都很依赖我,但我知道,这一次,在她的心里其实早有了答案,只是下不了决心而已。也许,每个女孩的生命里,都会有这样的两个人吧,有一个痴痴等待的“铃铛”和一个若即若离的“竹篙”。虽然不赞成她的举棋不定,但却无法责怪她,毕竟,她一直是一个极其温柔和顺的人呵。
今天一整天,家里的电话一直很热闹。包包抓着我说了两小时。可爱的包包会在月底成为一个美丽的六月新娘。可是,那个他远在大洋的那一边。婚后,她不得不放弃这边的一切,跟着他远赴重洋。在那边,她无法完成她的理想,甚至,只能依附别人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
“我可以怎么做啊?”她问我。又可以怎样呢?我还记得那个眼睛里闪烁着美丽得令人想落泪的光芒的包包,用那么坚定的语气说着:我并不是想结婚,我只是想嫁给他!正在劝说着她的我们,顿时哑口无言。或许,每个人都在承受着林林总总的压力和疑惑,坚硬的或柔软的,近切的或遥远的,无可回避。所以,再无法想象的困难,也是有人能解决的吧。所以,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见证她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成为她的伴娘。
夜晚,窗外的灯火从眼底漫散开去,直到很远的天穹。那是一种只能观望却不能拢怀的亮色,却进入双眸中一线温宁平和。可以的话,还是宁可沉在温柔的河底,做一颗晶莹的小鹅卵石,任由时间如流水般从身上掠过。从云到雾到雨露,最后汇成流泉。怕只怕,反复与坚持之后,柔水终成雕刀,清澈的信念敌不过岁月的斧凿。
会吗,你说?
之二 睡了四天
我病了一场。
星期天中午,和青儿在一起。原来竹篙已经33岁了,我被吓了一跳。不知为什么,也没和他说上几句话,我却不太喜欢这个人,觉得他有些自我,有着比我们深的城府。但当青儿问我的时候,我回答“还不错啊”。毕竟,这只是我的第一印象,更何况,那是她不愿知道不愿接受的。
吃完午饭,他先回家了。我陪着青儿从农林下路走到了二沙,听她述说她的无奈她的付出她的苦楚。走得倦了,就在河畔大树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
刚坐下,就开始下雨,那种轻轻的细细的雨,像雾气般,飘在身上如若无物。
她问,我该怎么办?我说,先冷冷吧。
渐渐地,雨大了一些。直直的雨丝坠落水中,荡出无数精致的涟漪,一圈圈地漾开。
她说,我想跟他摊牌。何必呢,我说。如果真想分开,不再找他便是;如果只是要刺激他,逼他承诺,对另外的那个男孩又太不公平。
极目远眺,河岸上的一切都恍惚不定。什么也看不清,正如未来的图景。
“我想见他”,青儿突然掏出手机,“我想见你,你过来好吗?……我想你……现在?我一个人……一个人,她早回家了……反正我会一直等在这里,等到你来……好,不见不散。”
“对不起。”抬起头,是一对已经充泪的眸子。
“我明白。”我站起来,“不过,青儿,答应我,不管情况发展成什么样子,请务必善待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好吗?”她颌首。
离开那棵大树,我才发觉,原来雨还不小。可恶的二沙,进进出出的都是开小车的人,找不到公车,连taxi都见不到。走了四十多分钟,才找到回家的车。所幸,这次我这个路盲没绕什么弯路。
第二天,烧到四十度二,吊了几针。倒也并不十分难受,神智也很是清明,就是不想动,人懒懒的。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赖在床上看小说。
看完了 DADDY-LONG-LEGS,有种最天真明媚的快乐。在我的脑子里,朱蒂的形象总是和长袜子皮皮重叠在一起,有着淘气的绿眼睛和火红的两条粗辫子。当然,朱蒂很漂亮,不像皮皮,有满脸可爱的小雀斑和一个塌鼻子。杰维就是长腿爸爸,这真是太美好了,美好得不可能是现实啊。
现实里,为什么,感情就意味着舍弃?
啊,晚了。明天见。
之三 舍弃
今天,又接到青儿的电话。关于她的无法割舍,我已经了解得太多。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到这样的绝境?我不明白啊。
上次问过你,现实里,为什么,感情就意味着舍弃?馨儿失落了她的灵感和纯真,包包放弃了她的父母事业和朋友,而青儿,甚至愿意抛开尊严?
还记得高考后,我们四个女孩子一起去旅行,沿着丝绸之路,从兰州走到乌鲁木齐。我们在悬壁长城上留影——四个拉长的影子、肩并着肩;我们在嘉峪关的城楼上体会“大漠孤烟直”,感受人类的伟大和渺小;我们在月牙泉边唱儿歌,从鸣沙山上滚下来,把满口袋的细沙带回家;我们在高昌故城的黄昏落泪,发现原来无奈遗憾和残缺也可以一美如斯;我们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欣赏美女、和高鼻雪肤的小娃娃聊天;突发的大水冲断了所有的铁路公路,我们就徒步从吐鲁番走到乌鲁木齐;我们在南山牧场留连,为了照下雪水融成的瀑布的全景,我冻成了冰疙瘩。
那时的我们,都还没有遭遇感情;那时的我们,是那样地自由舒展快乐无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我们变成现在这样?难道这就是成长?
我想,我做不到。我不能,纵容我轻视自己。尊严,是付出的底线。
我可以爱得不顾一切,但却无法爱得卑微;我可以容忍心伤放任心碎,但却不愿让心蒙上尘埃。
但愿我可以一直这样坚信。
又看了一遍馨儿的信,她问,承认完美奢侈、任由梦想破灭,是否只是麻木而不是清醒?这个问题,我也曾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那种一尘不染的清澄,在被时光与历练的双轮碾过之后,就渐渐变得可笑。要想在这个现实的世界生存,便不得不改变自己最初也是最真切的面容。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悲哀。
只是,成熟了,便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宽容,知道了自己的无知和局限,懂得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林林总总的无奈避无可避,也明白了应该为自己身边的一切美好心怀感激。
或许,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吧,这些都是我们为成长付出的代价。
2002.6
Permalink
7月 19, 2005 at 上午8:53
· Filed under 随笔杂感
2005年5月21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项目组宣布:授予广州市东山区为首个“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
首个,在湮没之前。
电影电视里也常有这样的镜头——大胜的英雄在飘扬的旗帜间猛然回首,眼神坚毅无比,或许还带着几分留恋和不舍。然后,再以极其缓慢的动作倒下。
若非如此轰烈如此戏剧化,也就无法体现悲剧的力量。必得如此,才能使人唏嘘低迴不已。
所以,在式微之前,留下这样一声绝响。
西关小姐早已概念模糊,东山少爷也终于黯然落幕。
终于,不能再以东山为荣。
Permalink